來源:豹變
‘核心提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很多人尚未察覺,“防腐劑”成了“無糖快樂水”背后的隱形陷阱。隨著越來越多“成分黨”消費者的興起,“苯甲酸鈉”這個不為人熟知的名詞也從配料中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消費者要飲料“更健康”,企業要成本與利潤的考量,誰還關心“如何讓國人喝上更好的飲料”?
作者|陳楊園
編輯 | 邢昀
2007年,杭州江干區人民法院,兩位年輕的消費者站到了“可口可樂”的對立面。他們狀告健怡可口可樂和雪碧的一家生產公司,認為該公司雖然在產品配料表中標出了苯甲酸鈉成分,但并未注明苯甲酸鈉為防腐劑,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起訴一經報道就引起了廣泛討論,引得可口可樂(中國)向新華社發布獨家聲明,表示其產品按照我國國家標準在標簽上標注含“苯甲酸鈉”成分,標簽完全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案件的最終結果是幾個月后,法院審理認定,可口可樂的標識是合法的,駁回了原告訴求,但法院認為,消費者的相關訴求是合理的期許。
這起訴訟引發的另一個討論是“防腐劑”成分使用“苯甲酸鈉”還是“山梨酸鉀”。
根據2003年2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食品添加劑手冊(第三版)》介紹,“苯甲酸”的毒性比“山梨酸”強,因此食品廠商在不少國家已逐步用“山梨酸”取代“苯甲酸”。但在2007年的中國,苯甲酸鈉仍作為主要防腐劑使用。時任可口可樂(中國)公共事務及傳訊部副總監翟嵋在新華社采訪中表示,防腐劑的價格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放棄廉價的防腐劑(苯甲酸鈉)需要全行業一起行動。
兩個年輕人的故事沒能改變可樂,在這次報道中出現的“苯甲酸鈉”仍然運用于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如今在中國售賣的無糖可樂型汽水中。
但對“兩樂”而言,更多難以忽視的變化正在不斷發生——中國的飲料生意很難再像從前那么好做了。
當成分黨們關注到配料表
一些變化在中國消費者中發生了。
“成分黨”在消費者中崛起。《中國消費者食品標簽認知及使用狀況調研報告2020》調查顯示,有13.1%的消費者每次購買食品時都會看配料表,僅有8.7%的消費者從來不看配料表。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食品飲料可能面臨著消費者的主動“審查”。
因此而陷入爭議漩渦的品牌不在少數。2022年7月,雪糕界的“愛馬仕”鐘薛高因為添加“卡拉膠”引起廣泛討論,一時間相關微博話題閱讀次數超過10億次。
10月初,“科技與狠活”將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拋到大眾眼前,短視頻平臺上“海天醬油國內產品添加防腐劑,海外產品零添加”等話題被引爆,“添加劑雙標”風波后,海天味業丟掉了醬油品類10月電商市占率第一的位置,主打“零添加”的品牌更多進入消費者購物車。
盡管在風波中的鐘薛高、海天醬油都曾以添加符合國家規范回應消費者,但對此買賬的消費者并不多,某種程度上,比起老生常談的“消費者教育”,如今的新一代中國消費者開始“教育品牌”,主動提出他們對產品的更高要求。
不止于“安全”,消費者對食品飲料的需求上升到了“更健康”。
在豆瓣、知乎、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搜索零食飲料,許多消費者對品牌產品的配料表都有所研究。一個明顯的趨勢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更愛添加少、原汁原味、低卡少糖的產品?!吨袊M者食品標簽認知及使用狀況調研報告2020》數據顯示,我國消費者選擇購買休閑食品時關注的因素中,成分健康一項占比達到了63.8%。
在豆瓣零食小組,為了減少防腐劑的攝入,許多用戶樂于分享現制同款零食飲料,購買保質期更短、更鮮的食品,以求在工業化生產的當下盡可能少被一些化學添加“飼養”。
年輕人的新變中蘊藏著中國飲料市場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在每瓶通常不過500毫升的飲料里,過去影響產品比拼的更多是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優勢,很少有人去探究瓶瓶罐罐里的奧秘。但在日益覺醒的消費權益保護意識和食品健康理念下,飲料行業的巨頭們要讓消費者為其買單,也開始需要更多的理由。
今年8月,《消費者報道》對比市面30款主流飲料品后,發現超五成飲品使用化學防腐劑,無糖飲料、蘇打氣泡水等更成為化學防腐劑“重災區”??煽诳蓸妨愣葻o糖汽水、零卡檸檬味雪碧、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等均添加了苯甲酸鈉,一改人們印象中的“健康”標簽。
當消費者開始關注到瓶子里裝的到底有什么成分、原料,誰能讓“無糖快樂水”實現“0防腐劑”?飲料市場如何“卷”向“更健康”?這些從前無需緊迫思考的問題,成了飲料品牌們的新考驗。
“要成本還是要健康?”
如何能讓消費者離“0防腐劑”更近?
喜愛“0糖”背后健康概念的消費者很少意識到,許多品牌把“0糖”和“防腐劑”拉得更近了。以“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為例,二者所售賣的普通可樂中添加的僅為二氧化碳,零度、零卡系列中才含有苯甲酸鈉。
這是因為,在高油高鹽高酸的狀態下,許多產品本身就可以達到無菌,是不需要防腐劑的,但在無糖的情況下,產品很難依靠自身就做到無菌。
中國飛速發展的無糖飲料市場長期處于這樣的悖論之中,華經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無糖飲料市場規模為22.6億元,到2020年,已達到117.8億元。即使近幾年無糖飲料市場規模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舊高于軟飲料市場的整體增速。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為健康、無負擔選擇“無糖”的消費者實際上接受了更多他們所不喜愛的防腐劑。
這并非無法解決的技術問題?!盁o糖”飲料要通向“0防腐劑”,首先要解決的是“無菌技術”,換言之,只要建立無菌生產體系,就有實現不添加防腐劑的可能?!断M者報道》調查顯示,零度可樂在英國、日本2個版本的零度可樂(PET瓶裝)就實現了不添加苯甲酸鈉。
技術問題背后,橫在飲料品牌們面前的真正“0防腐劑”門檻,其實是商業成本的問題。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可口可樂的毛利率為60.3%,同比2020年的59.3%再次上升。
長久保持高毛利率的背后,是可口可樂對成本的精準把控。規?;a和渠道的強勢讓可口可樂在生產、銷售環節所付出的成本損耗較小,同時,在原料的使用上,可口可樂也遵循了“價格”優先。例如,可口可樂在“苯甲酸鈉”與“山梨酸鉀”爭論中堅持使用“苯甲酸鈉”,就是因為苯甲酸鈉每克售價一分錢,而山梨酸鉀盡管相對安全,但價格是苯甲酸鈉的3倍,每克更貴兩分錢。
“要成本還是要健康?”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到防腐劑問題時,這樣的問題也在被不斷拋向“兩樂”為首的飲料品牌們。
“兩樂”尚未出現新變化,但國產品牌已經先行一步。12月21日,元氣森林宣布未來全線產品不含防腐劑,在中國內地市場出售的所有旗下產品將全面放棄苯甲酸鈉等化學防腐劑的使用,并呼吁全行業逐步停用苯甲酸鈉。此外,元氣森林還將在全國推行“0防腐劑貨架”試點。農夫山泉等國產品牌們的“0防腐劑”也正在不斷推進。
“0防腐劑”的消費者意愿擺在眼前,當“0防腐劑+無糖快樂水”在國產品牌的努力下成為現實時,“兩樂”跟不跟?正在成為兩大巨頭在中國飲料市場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中國飲料江湖被攪動
為了“0防腐劑”,國產品牌幾乎可以說是下了“狠心”。
事實上,從2021年10月起,元氣森林全線氣泡水產品就不再添加苯甲酸鈉等化學防腐劑,這得益于元氣森林引進的無菌碳酸生產線。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元氣森林5大新建工廠共建成19條無菌碳酸產線,總投資金額達50多億元,實現了料液、包裝、環境的全程無菌。農夫山泉最早于2011年就搭建了Log6無菌冷灌裝生產線,第一條生產線付出了2億元的成本,匯源等企業也以極大的成本做到了全自動無菌碳酸生產線。
擺在“兩樂”面前的一個沖擊是,中國飲料市場的本土玩家們正“不計成本”地表現出它們對消費者有更大的誠意和努力。
過去,由于技術、管理、資金、營銷等方面的落后,中國飲料市場長期處于較為粗放的狀態,“兩樂”在中國輕易打敗各款本土可樂,占據了中國碳酸飲料市場的半壁江山。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可口可樂在國內碳酸飲料市場占有率高達59.5%,百事可樂為32.7%,“兩樂”占比92.2%。
隨著中國生產技術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品牌正在發展出自己的競爭力。新式品牌元氣森林用“無糖”實現了對“兩樂”的突圍,嶗山可樂、漢工二廠、北冰洋汽水等老牌飲料則在不斷創新下重新出發,統一、蒙牛等多家飲料巨頭也被曝出近期正在投資無菌碳酸線設備。新老民族品牌不斷追尋、探索著“中國味道”的背后,也在追趕著“兩樂”依靠經典味道和先發渠道建立的“躺贏”優勢。
為“0防腐劑”付出的高額成本是元氣森林們擊向“兩樂”的一槍。在“配料表”健康與“成本利潤”之間尋找平衡的國產品牌們,選擇了升級配料表向消費者的健康需求讓步,賭的正是中國消費者會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注重健康消費的未來趨勢,相信國人值得喝上更好的飲料。
除此之外,在元氣森林推出的可樂味氣泡水中,除了去掉防腐劑,與可樂可樂、百事可樂相比,還去掉了磷酸、人工咖啡因,并以天然代糖替代了工業代糖。這也意味著,在飲料的技術創新和“健康競賽”上,中國品牌正在不斷“出招”、全方位進化。
國產品牌能否“撬動兩樂”仍需長久的時間去回答。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沒有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洞察以及不斷產品創新的盡力滿足,對任何企業來說,都是危險的信號。中國飲料市場需要新的變化與誠意,消費者也能夠從競爭中長期獲益,“‘兩樂’會是變化的參與者嗎?”消費者們仍在等待回答。
關鍵詞: 元氣森林正在拋棄防腐劑,網友隔空喊話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