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今天(星期二)還是咳嗽,沒轉陰,不能出門采訪,所以一天都在打電話。我聽到了各種不同的景象。
(相關資料圖)
北京已經有人因新冠死亡。一位朋友向我描述,他的大伯92歲,有嚴重基礎病,發燒后送進一家大醫院,ICU外面的大廳都是輸液的病人。他的大伯在大廳里輸液數小時后不治身亡,周圍也有其他輸液的老人死亡。經過復雜聯系,大伯的遺體未進太平間,從ICU直送火化點,中間常態下的所有程序因疫情全部免去。我這位朋友接觸的圈子里有不少老科學家、老干部,所以他告訴我,他大伯去世不是唯一的噩耗。
我在南郊火箭研究院的“大院”長大,那是個很大的科研區和生活區。我的發小們有那里的科研人員,也有很多是工人。我給那里的三個發小打了電話,也給一個八零后的年輕干部打了電話。
其中一個發小說,他的父母一個91歲,一個90歲,兩人都發燒了,但沒有測,不知道陽沒陽,不過應該是陽了。我說,那他們可都是高危人群。他說,父母沒感覺那么嚴重,不過我的話引起了他的重視。
另外一個發小是工人,母親快90歲了。我每年春節都去看他母親,因為我們一起長大,他母親是我們那一撥發小中目前在世的極個別老人之一。這位發小樂呵呵地告訴我,他自己陽了,但是無癥狀,老婆和母親陽了,但都發熱的時間很短,無大礙。
給第三位同學打電話,她正在發燒,但燒得不高。她說全家都燒過了,孫子發燒的時間最短,她的時間最長,中間退燒了又反復了。
我問這三位發小,他們住的社區里有沒有人死亡,三人都說沒有聽說。但是那個女同學說,她聽說有個患老年癡呆的老太太死了,那個老太太是誰她不清楚。他們一共給我理出了大約10名80歲以上老人的情況,都還安好。
那位八零后在職干部是位女生,她在大院里分管一個行政科室。她說她和周圍幾個部門這個星期的在崗率大約有30%,有些人是陽過的,還有些人沒有陽過。她覺得陽過和沒有陽過的兩撥人互相都有點提防,完全的融洽、理順看來需要一點時間。她說,接下來的到崗率肯定會增加。這位朋友還給我傳了一張她今天開車路過西城區牛街拍的照片,說買聚寶源牛羊肉的人又排出了長隊。我問她,聽說周圍的人中有死亡的嗎?她說現職的人中肯定沒有,退休的人她也沒有聽說。
我給自己中學的語文老師王老師也打了電話,她75歲,接我的電話時聲音很亮。她說自己一直沒有陽,雖然好幾個密接都陽了,她的女兒一家也都陽了,但女兒女婿都已經返崗上班。女兒做會計,還要帶著10歲的兒子一起去上班,因為學校一直沒有開學。王老師說,她周圍的老師和社區里的人迄今沒有死亡的。
給一位大學退休老師打電話,她住在北京昌平區的一個養老院里,66歲。她說自己所在的養老院一共五棟塔樓,大約能住一千戶,實際住了幾百戶,目前只允許出,不允許進。所以她沒有陽,而且大部分養老院里的老人都沒有陽,個別有幾戶陽的,嚴格在室內隔離。她說這所養老院沒有近日去世的老人。
給另一個發小打電話,他經營一家小公司,賣建材。公司一共八個人,七個人陽了,包括他自己。這個星期一,大家已經全員上班工作。我這些日子采訪中有個印象,民企比國企恢復上班的速度快,小企業恢復上班的速度尤其快。
這就是老胡今天通過電話聽到的北京不同地方的眾生相。北京現在什么情況,很難用一句話概括,或者說沒有一個故事和場景可以代表這座城市目前正在經歷的防疫大變遷。這座城市里現在的確有苦難,有悲傷,但也有很多樂觀、期待和希望。每個人的境遇不太一樣,想法不太一樣,也許我們應該做的是彼此包容,相互理解,為正在發熱的人給予鼓勵,對失去親人的人家表達哀悼、同情,對已經擺脫癥狀開始新生活的人們給予支持、贊賞。我們終將共同擺脫病毒的束縛,重新擁抱我們曾經熟悉的一切。
關鍵詞: